![]() |
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要汲取“千万工程”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,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激活现代化农业的“农抬头”力量,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,引领亿万农民铆足干劲,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,以盛世“丰”景为乡村全面振兴聚力添“彩”。
组建人才队伍,解决好“谁来种”问题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: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,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,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,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,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接续奋斗和农技人才的强劲支撑。坚持党建引领、大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,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,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,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。一是壮大“领头雁”。二是焕新“老把式”。三是提升技术结对、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四是培育“新农人”,努力培育一批有知识、懂技术、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,让新农人在兴农路上挑大梁,让更多精英人才奔涌进乡村振兴主战场。
信息科技添彩,解决好“依靠谁”问题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,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,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,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,农业现代化关键靠科技现代化。系统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,突出应用导向,优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,聚焦产业瓶颈制约集中攻关、联合作战,创新机制强化科研项目管理,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科技整体创新效能。打响农村电商地域品牌,通过实操培训孵化多类型电商,鼓励支持物流、仓储等企业主动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延伸到田间地头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构建服务体系,解决好“谁来帮”问题。中央一号文件指出,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,完善大中型银行“三农”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,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。要将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关键点,围绕“广”字做好文章,让强农助农政策更好地惠及众多农民。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探索成立“小农机手”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,将机械化作业的触角广泛延伸到小农户。对接好农业科研院所,组织示范基地观摩、农技知识讲座、大户经验交流等活动,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实效性。
(款场乡人民政府 向柏蓉)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