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,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。有效的基层治理能够确保政策的正确传达与执行,及时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,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,难点在基层,活力也来自基层。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站稳人民立场,把握人民愿望,尊重人民创造,久久为功,绵绵用力,破解治理“难题”,趟出善治“路子”,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、更富成效。
走进群众,庖丁解牛破难题。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,不能仅凭坐在办公室里的凭空设计或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来解决问题。要真正了解和解决基层问题,必须养成深入调查研究的好习惯,亲自走进田间地头、院落街巷,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上,真诚倾听他们的意见,把情况摸清、把问题找准。同时,还需要不断提高系统思维、战略思维、历史思维、辩证思维、创新思维、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的能力,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,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问题的根源和本质,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像庖丁解牛一样精准破解基层治理中的“盲点”“堵点”“痛点”和“难点”,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依靠群众,群策群力图善治。基层治理的成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。人民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,也是实践者。只有民心齐,才能移泰山;单靠干部唱“独角戏”必然费力不讨好。发动群众共同参与,形成“大合唱”,才是通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。为此,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,突出政治功能,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,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,将人民群众充分组织起来,书写善治新篇章。同时,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孵化、能力提升、骨干培养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撑作用,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,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性、专业性、规范性、自主性和创新性,提供多层次的精准化治理和精细化服务。
情牵群众,挺膺担当趟路子。基层治理涉及面广、头绪繁多,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试图用一张方子包治百病,只能导致“烂尾工程”。必须情牵群众,将群众的“小事”当作大事来干。在推进过程中,既要注重以系统思维和方法整体推进,又要坚持长期努力,不畏艰辛,久久为功,多做建章立制、成风化俗的工作,使基层治理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。例如,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,由于这些小区居住人群构成复杂,基础设施和小区治理等方面存在先天短板和薄弱环节,必须坚持先党建后改建,先自治后整治,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,有效解决“九龙治水”的问题,使自治更有力、德治更有序、法治更有效。
(款场乡人民政府刘美铃)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