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。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,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,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,我们必须深入学习、深刻领会,并用于指导实践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,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,引领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。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,以电力技术、内燃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,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,促进了电力、化工、石油、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。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下半叶,伴随着半导体、计算机、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,引领人类步入信息时代,催生了一批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大幅提高了生产力水平。如今,我们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工业化、现代化的进程依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。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,通过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。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,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要求,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能够引领创造强大的发展动能。
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有利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。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摆脱过度依赖劳动、资本、土地、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传统发展路径,使经济发展的效率、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。同时,新质生产力通过突破高水平供给的关键瓶颈,创造新业态新就业岗位,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,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。我们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,不仅要创造新技术,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,还要积极推进管理、模式、业态、体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,实现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,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。从实际来看,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,强化基层相关内设机构间的协同联动,优化办事流程,精简审批环节,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精准度,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。我们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,以需求为导向,打造公平高效、一流的营商环境,吸引新要素、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涌入。
深入运用新质生产力。要立足基层资源禀赋,紧扣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要求,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招大引强,加快推动农林牧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提质升级主导产业,发展壮大新兴产业,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。要发展新质生产力,抢滩开拓新技术应用场景,借鉴“新三变”经验,促进“互联网+”模式在乡村全面推开,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效能。要持续巩固林长制、河长制工作成效,深入推进污染防治“五场战役”,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另一方面,要以高质量党建激活新质生产力。树立“产业链延伸到哪里,党组织就建到哪里,作用就发挥到哪里”理念,深化拓展“党社联建”“党建三带”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发展模式,对接帮扶部门优势,灵活运用顾问指导、技术入股等方式,培育壮大新兴优势产业,更好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。
(款场乡人民政府 向柏蓉)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