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需坚持守正创新,围绕服务人民,秉持开放包容,以“探根”“培育”“交融”等措施,奔赴文化强国新征程。
探寻文化源流。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,对于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而言,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的来路,才能有底气、有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中国的文化体系在长期延续发展中兼收并蓄、博采众长,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而没有中断的文明。文化的发扬光大、文明的薪火相续,是靠各项事业持续有序地发展,是靠每个人在不同岗位上的具体传承来实现的。广大青年干部要重视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学习,潜心深读优秀古籍古书,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和突出特性,从经典著作中吸收营养、获取智慧;通过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全面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上好政治思想课,不断打牢文化理论之“基”,铸牢民族复兴之“魂”,在探中华文明之“源”中浚文化自信之“流”。
浇灌文化之“芽”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。中华民族精神,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,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,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化作品中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,文化作品也应符合时代特征。文艺工作者应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,并与时代同步伐,在新时代发掘文化的新内涵、新价值。比如“孝道”这一传统美德,既蕴含着爱老敬老的思想精华,也混杂着封建愚孝等消极内容,其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现在这个时代,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,使之顺应时代潮流。
坚持“中外”相融。文化因多样而交流,因交流而互鉴,因互鉴而发展。中华文化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无论是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,抑或2023年杭州亚运会再次让“中国式浪漫”惊艳全世界,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显著提升。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,当抓好“内”与“外”两个方面,真正将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。赓续中华文脉,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;秉持开放包容,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世界的,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,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,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声音,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。(款场乡人民政府 向柏蓉)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